机构参与喜忧参半 许多机构在上市公司的固定增长中被“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定向增发公告,基金机构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情况继续披露。长期以来,“折价”私募一直是机构低价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梳理后发现,上市公司定增在买入时并没有赚到,很多基金机构在上市公司定增中“受挫”,其中有很多基金产品是由顶流基金经理管理的。
定增受机构追捧
近日,聚灿光电发布公告,向特定目标发行股票。公告显示,公司定向增发4114.66万股,发行价17.05元/股。摩根大通银行(JPMorgan Chase Bank)被列入最终分配投资者名单,分配了175.95万股。聚灿光电上周五收盘价为22.66元/股,比固定价格高出32.90%。
潍柴动力私募吸引了更多的基金机构。根据上市公告,将私下发行7.93亿股,发行价格为16.40元/股。最终获奖的有瑞士银行、财通基金、高冠投资、国海福兰克林基金、中国人寿资产管理、Boss基金和宏德基金。上周五,该公司股票收于17.55元/股,比固定价格高出7.01%。
基金机构“追求”上市公司私募的例子还是很多的。中国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随着近期a股的大幅震荡和股权基金的回调,固定收益投资凭借其折价优势、锁定期收益和公司筹资后的外生增长,受到当前公募基金的青睐。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投资来优化投资组合结构;另一方面,用固定出价代替持有股票以增加投资收益有效地为投资组合提供了安全边际。
几家欢乐几家愁
但是,不要以为上市公司固定增加投资“折价钱”就是买,就是赚。梳理数据发现,在一些上市公司的定增中,很多基金机构都“失败”了。
极端的例子是*ST北新闻。日前,*ST贝讯收到深交所《关于北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将从6月10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最终交易日预计为7月22日。* ST北讯自去年7月9日起暂停上市,原因是公司2018年和2019年的年报已经发布了不能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截至4月30日,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暂停上市后的第一份年度报告,触及《股票上市规则》第14.4.1条规定的终止上市。回过头来看,发现2017年以50亿元人民币高价认购公司增持股份的7位投资者所持股份不得不被锁定三年,部分股东直到2020年6月1日*ST北讯成为“1元股”才开始解禁。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末,股东名单显示,这些目标大多仍持有公司股份。当时的固定价格为22.59元/股,发行给兴隆十七号资产管理计划、兴隆十八号资产管理计划、青岛奉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此外,市场上一些顶尖的基金经理也在上市公司的定增中受到“伤害”。比如去年11月天威食品以57元/股的价格向E基金、南方基金、太平资产管理、CICC期货、郭芙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北方基金发行了2859.65万股。当时张坤管理的E基金认购中小股1052.63万股,认购金额6亿元。根据近期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限制性股票的公告,上述固定股份将于6月1日上市流通。由于年度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转股本,张坤持有股份1263.16万股,收到现金分红263.16万元。风数据显示,5月31日,公司股票收盘价为36.13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