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年轻人爱上制造业?媒体:工厂很难招到工人 因为性

原标题:如何让年轻人爱上制造业?

制造业每年都很难招到工人,这是媒体报道给人的印象,这种印象也得到宏观层面数据的印证。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农民工总数将比上年减少517万人,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占27.3%,且比例持续下降。从2008年到2018年,制造业工人的数量平均每年减少2.84%。随着总劳动力的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制造业,这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可持续性的担忧。

从全球经验来看,制造业比重较低的经济体容易出现两大问题:一是抗风险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冲击,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暴露了这一点。很满;第二,社会矛盾多,消除难度大。中国制造业比重从2006年的32.5%下降到2019年的27%,备受关注。十五计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首次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有远见的。

要防止制造业比重下降过快,重要的是让年轻人愿意从事制造业,年轻人是否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关键是“性价比”。很明显,目前工厂招人难是因为“性价比”低:从分子上看,虽然近几年工厂工资大幅度增长,但横向来看,与服务业相比还是没有吸引力;从分母来看,制造业工作时间长,环境沉闷,个人自由远不如快递等行业。

制造业很难吸引年轻人,指责其他行业更有吸引力是没有意义的。它只能同时从分子和分母两方面开动脑筋。但无论是提高工资福利,还是让员工工作时间更短,环境更舒适,从静态的角度看都会增加成本,降低企业利润。在制造业利润率低的情况下,“性价比”很难提高。如果静态的看问题,会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矛盾,几乎无解,年轻人逃离制造业的趋势难以阻挡。

只有用动态的眼光才能找到出路。提高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和盈利能力,这与高科技工人相对应。只有工人的技术含量随着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上升,问题的症结才能得到解决。和德国一样,制造业的竞争力和技术人员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相互促进是一种理想状态。

但是马斯克曾经说过,在美国,制造业曾经是一个备受推崇的行业,但这几年却被人看不起,太多聪明人进入了金融、法律等领域。这涉及到社会价值观,影响文化,决定政策方向和资源流向。通过行业外部环境的长期变化,各行业之间甚至会形成马太效应。所以制造业能否启动,年轻人是否愿意从事制造业,表面上看是受年轻人好恶的影响,实质上是价值取向和政策体系的问题,与“这一代”和“那一代”关系不大。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