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番茄酱之王”停止购买新疆番茄 新疆番茄种植者反驳

原标题:日本企业通过所谓“人权问题”停止在新疆购买番茄,新疆番茄种植户反驳“强迫劳动”不算什么!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番茄酱之王”柯国美近日宣布停止从新疆进口西红柿,并表示“人权是决策的因素之一”。科国美公关负责人15日告诉记者,该公司没有在中国建厂,目前只向中国出口蔬菜汁作为饮料产品,但未能对进一步的询问做出答复。《环球时报》年15日,记者从多次采访中了解到,围绕新疆番茄的所谓“人权问题”完全是假的。新疆的番茄种植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自主种植的农民也认为自己当老板比打工好。

新疆阿克苏市伊甘齐乡番茄种植户胡国强15日告诉记者,他家有3亩番茄田,每年春夏两次收获,共20吨左右。种西红柿伴随着大量的农活,比如打顶、修剪、浇水等等,一般都是他和他老婆来做。农忙期间打三四天零工,每天最低工资150元。兼职包括汉族和维吾尔族,他们的工资都一样,每天都吃一顿午饭。

胡国强说,收获后,当地批发市场会来收购,他们不用担心销售。他笑着说:“累就是累,我是自己的老板,比工作强多了。”。阿克苏市伊甘齐镇的另一个番茄种植户王的家庭也有类似的情况。他15日告诉记者,他自己种地不需要“强迫劳动”,即使打零工也尊重他们。

上海普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婷15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在新疆开展农业生产援助项目,目前在喀什设立了800个种植番茄的太阳能大棚,雇佣了800名当地员工。他介绍新疆有两种西红柿:一种是做菜,一种是做番茄酱。前者大多种植在设施内。根据喀什沙车的情况,支付给当地员工的工资在当地被认为是不错的收入。大多数番茄酱制造商已经机械化,工资更高,每天工作8小时。张舟说,该公司的西红柿年产量为5000吨,全部销往国内。日本不买也没关系。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原所长潘志平1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番茄是新疆的支柱产业,产量高。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新疆西红柿味道甜美。除了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之外,新疆番茄价格低廉,吸引了大量批发商从新疆采购原材料。

潘志平说,不仅仅是西红柿,新疆农业规模生产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引进以色列滴灌技术,用北斗卫星直播,手机上操作机器,播种施肥等等都是机器,机械化生产早就实现了。此外,随着扶贫项目的实施,许多工作岗位被带到了当地。他说,这显然是一个“劳动使人快乐”的场景。对某些人来说怎么可能看起来像是「被迫工作的奴隶」?“所谓的‘强迫劳动’和‘人权问题’都在新疆,这是荒谬的,”潘志平说。“新疆的番茄销售供不应求,哪个国家、哪个企业不买并不重要,但这意味着他们会花费更高的采购成本。”。

据《日经亚洲评论》 14的一篇报道,科国美表示“人权是做决定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公司定期对新疆的工厂和农田进行检查,确认之前使用的西红柿不是在侵犯人权的情况下生产的。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