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波动上升 国内潜在需求巨大 私募抢占万亿FOF市场

私募股权基金的快速发展是它满足监管当局和市场需求的结果。

面对FOF市场的巨大机遇,私募股权基金既兴奋又焦虑。

激动,未来几年,这个市场发展迅速,规模几万亿元;令人焦虑的是,由于相关监管政策的约束,他们可能会错过一些好机会。

这是私募基金代表在最近举行的“中国FOF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试图表达的信息。

在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私募基金的权重不容忽视。

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在2019年首次超过券商资产管理,成为仅次于公募基金的角色;而且从发展速度来看,也不排除未来挑战“一哥”地位的可能性。

截至2020年底,国内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约58.99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19.89万亿元,排名第一,私募基金16.96万亿元,其次是资产管理8.55万亿元的证券公司,排名第三,分别占33.72%、28.75%和14.49%。2016年至2019年底,私募基金权重分别为19.77%、20.72%、25.24%和26.96%。

关于私募基金对FOF业务的焦虑和需求,监管部门会做出什么样的考虑和回应会影响市场——,主要是理财的需求方和同行的神经——。

据Wind信息,截至3月29日,市场共有148只FOF公募基金,总资产净值1056.7亿元。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提供的数据,FOF私募规模约为2000亿元。

市场波动加剧

虽然2017年10月中国成立了第一只公开发行的FOF基金,但私募发行的FOF更早一些。北京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东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创始人徐刚在2021年初提出一个观点,“2021年可能真的是中国FOF的元年”,“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是天气的配合,市场的高度波动,以及过去两年的单边上涨.……FOF类别非常适合每个人的投资体验。”在最近举行的“中国FOF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徐刚在开幕词中解释说。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东城是本次会议的组织者。虽然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但其创始人和股东都是徐刚、王亚伟、林丽君等圈子里的大人物,他们主要专注于FOF业务。因此,公司一经成立,就成为私募FOF圈的领头羊。

截至3月29日,自2021年以来,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数的波动率分别达到19.38%、32.85%和44.42%,甚至超过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最严重的2020年。2017年初至2019年底,三大股指的波动率分别为16.16%、20.35%和23.17%。

与此同时,基金对FOF公开发行的认可度有所提高。截至3月29日,2021年第一季度成立的公开发行FOF基金共有6只,总发行规模146.15亿元,平均发行规模24.36亿元,为2017年第四季度同类基金问世以来的总发行规模和平均发行规模。排名第二;2017年第四季度,共设立6只类似基金,总发行规模166.36亿元,平均发行份额27.73亿元。

从年度数据来看,2017年至2020年,FOF公开发行基金的发行规模分别为166.36亿元、58.84亿元、259.86亿元和309.94亿元。

换句话说,FOF在2021年第一季度确立的公开发行规模超过了2018年全年,超过了2019年上半年,接近2020年上半年。

遗憾的是,以上只是FOF公募的数据,同期FOF私募的发展情况尚不明朗。

不过,正如徐刚所说,如果“2021年及未来几年的市场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得到进一步证实,那是可以考虑的。而且,“市场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并不仅限于股市。华软新动力资产董事长徐义生在讲话报告中表示,在当前宏观金融周期中,工业企业传统增长模式和利润持续下滑,债券资产违约率上升,信用风险加剧。“甚至一些3A级资产也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由此,银行、保险等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配置不得不从“传统资产”扩大到“传统资产的替代资产”,为FOF——这种“多资产、多策略”的“替代资产”提供了发展机遇。

除了“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东城高级执行官任博认为,其他因素的存在也在刺激国内FOF的潜在需求。

在供给方面,以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快速增长将带来优质股权资产的增长,而a股登记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将使这些优质资产迅速进入市场,成为FOF基金的底层资产。

同时,作为FOF基金的投资对象,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品种也大大丰富,现有公募基金达到8037只,私募基金超过10万只;而且基金的投资策略越来越复杂,使得基金投资的专业门槛越来越高。

需求方面,随着中国人均收入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民资产配置将向金融资产转移。哈弗分析公司(Haver Analytics)的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金融资产占居民财富的70%以上,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不到30%,甚至比印尼还要低。“这意味着证券资产在未来将经历下一个快速发展期”。

另外,在利率长期下行趋势下,机构基金会增加风险资产的配置;交易所的中断、退市政策带来的投资风险以及资产定价效率的提高,使得风险分散和收益分散的需求——“多资产多策略”的资产配置需求——变强。

有数万亿的市场机会

关于FOF市场的发展空间,明晟东诚提出的愿景是:“争取在2030年把整个FOF行业做到证券类资管AUM的10%。”如前述,截至2020年年末,资管行业总规模约为58.99万亿元。也就是说,按照明晟东诚的愿景,到2030年,整个FOF行业的规模应该不低于6万亿元。“我们相信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作为“中国FOF行业发展研讨会”上唯一发言的来自公募基金的代表,民生加银基金副总经理于善辉认为,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FOF规模有可能做到1万亿元,即目前公募总体规模的5%左右。截至一季度末,民生加银的公募FOF规模为226.14亿元,在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一。

横琴淳臻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刘辉则认为,未来各类FOF的总规模“应该是几万亿”,“我前几年看过UBS的一个报告,它预测未来十年中国高净值客户对FOHF市场的需求有1万亿美元。”

作为一个有15年信托从业经验的投资管理人,刘辉坦言,他的目标客户“就是过去三五年买过信托的客户,不管是个人还是机构”。他正在考虑的事情是,未来几年,目前存量高达二三十万亿元的信托计划陆续到期后,这些客户是不是有可能将部分资金投资到FOF产品上。“这种需求量是巨大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做到。”

从代表的发言来看,与会几家私募基金都希望用自己的“专注”与“专业”打动目标客户,它们都以FOF为主业,尽量做到细分目标客户,在投资策略方面,也尽量体现自己的特点;但与会代表皆强调FOF的“定制优势”,即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产品和投资策略。

监管约束

关于国内FOF行业的现状,明晟东诚指出,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潜在需求大,有效供给少,因此导致市场对FOF的认知也存在偏差,供求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其二是独立FOF管理人少,兼营FOF的机构多,难免在投资上需要平衡内外关系,影响投资行为的独立性;其三是被动式FOF多,主动管理FOF少。“许多FOF产品局限于投资单一类别资产,偏重于被动组合和基金选择,在资产配置方面提供的附加价值较低,客户体验欠佳。”

在监管政策方面,与会代表们提出,希望能有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以便更有效地满足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

代表们的焦虑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由于私募基金仍然没有被认定为持牌金融机构,因此被很多机构排除在合作名单之外;其二是,资管新规有关“多层嵌套”的规定,可能会约束FOF市场的发展,“母基金天然就多了一层嵌套,更加缺少产品设计的灵活性,难以与理财资金对接”。

“出台鼓励FOF的政策措施,引导基金行业专业化、机构化、长期化,着重培育独立第三方FOF管理人,不光是持牌金融机构……制定行业的发展基本规范,包括投资者标准、关联交易、杠杆率、投资集中度……最后如果有可能的话,出台一些税收和费率优惠,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包括双重收费的问题等。”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