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定 落地银行暴露了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年化率”
原标题:新规定,落地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年化率”来源:北京今日商业网
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向个人发放各类贷款时,利率显示一般都是“不明确,不易理解”。为此,央行近日出台了“表示贷款年化利率”的监管政策。就在新规发布几天后,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银行已经开始尝试向消费者表达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年化利率。这不仅让消费者对借贷信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有效遏制“冲动消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银行用户的分层和风险定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银行明确规定了“分阶段年化利率”
“因虚假宣传高利率误导消费者”“贷款时应明确告知贷款人贷款利率”“银行侵犯了我对合同利率计算方法和贷款利率的知情权”.近年来,由于手续费利率的模糊显示,银行频繁出现在投诉的“黑名单”上,大多是投诉信用卡分期业务。
在许多投诉中,消费者都提到了“贷款利率不明确”、“利息计算方法没有明确告知客户”等情况。主要是消费者很难直观地形成“年化利率”的概念。为了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真实的借贷成本,记者注意到,两家大型国有银行最近开始公布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年化利率。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今日发现,4月1日至6月30日,中国建设银行针对信用卡消费者开展了“分期享受优惠”活动。活动期间,持卡人成功办理了分期付款,并享受了手续费率30%的折扣。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银行还在显示界面上显示了“享受优惠”活动后的近似折算年化手续费率,第三期为9.51%,第六期为10.01%,第十期为9.91%,第十二期为9.18%,第十八期为9.34%,第二十四期为9.61%。
建行表示,近似年化转换费率是通过计算内部收益率得出的,不是消费者支付的费用与交易金额的比例,实际支付的费用金额仍以账单为准。
近似折算年化手续费率的计算指标通常存在于合同中,不会对外展示,这也是消费者一直忽略的信息。记者从中国建设银行客服人员处了解到,“这个指标一直是有的,但从来没有显示过。随着顾客的询问越来越多,最近已经向消费者展示了”。
在调查期间,记者发现,工行最近也向消费者暗示了这一指标。工行根据一位信用卡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卡还款分期截图信息,在消费者选择分期次数的下拉菜单中显示了两个指标,第一个是手续费率,第二个是近似折算的年化手续费率。
一位支付行业人士表示,年化转换费利率是通过一个公式将日利率和月利率转换为年利率,只有将年化利率转换后,贷款产品才能知道最终的贷款成本。消费金融专家苏分析了两家国有银行为表示信用卡分期付款年化利率而采取的措施。两家国有银行为表示年利率而采取的措施,一方面可以响应监管的号召,另一方面在金融营销宣传工作的规范性方面实施,帮助金融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银行产品,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鉴于信用卡分期年化利率的表达原因,记者试图采访上述两家大型国有银行,但
一般情况下,信用卡一般有三种利率,第一种是透支消费,第二种是分期付款费,第三种是逾期利息费。手续费的标准因银行而异,但计算方法大致相同。一家银行的客服人员向记者进一步介绍了近似折算年化手续费率的指标。她说,“近似折算年化手续费率有不同的形式,可以理解为年利率,但会分期展示给消费者,银行利率都是固定的”。
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招商银行虽然没有在总账分期中向消费者表示折算年化手续费率,但在订单预览中也显示了折算年化手续费率信息。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信用卡分期年化利率及对应金额明确后,消费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冲动消费”也无形中减少了。那么此举会对银行信用卡分期业务产生影响吗?
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鹏波指出,相对来说,实力越强的国有银行做这种营销和人群分类的能力越强,产品相对更丰富。定义年化利率也是对信用卡分期业务的一大推动。从源头上,消费者会觉得行业更规范。此外,银行应在明确利率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分层和风险控制措施,这也将为未来客户带来好处。
苏还认为,对于此前监管其业务的银行来说,很明显,年化利率对信用卡分期业务的影响有限;但会对频繁使用诱导言语吸引用户进行分期的银行产生影响。规范和展示年化贷款利率,将清理行业源头,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诞生。
用户分层和风险定价需要改进
从财务角度来看,为了落实《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切实加强企业202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2020年,很多银行将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手续费收入及相关费用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和费用重新归类为利息收入,这也反映在最近披露的年报中。
从2020年发布年报数据的21家a股上市银行可以看出,分期业务已经成为银行信用卡的主要渠道。
年信用卡分期交易额3637.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3%;邮储银行2020年信用卡分期交易金额634.45亿元,同比增长16.38%。农业银行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个人卡透支增长14.4%,主要是该行由于信用卡分期业务保持较快增长。不过需要关注的是,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银行资产质量承压,信用卡类贷款不良率攀升也最为显著。例如,截至去年末,民生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3.28%,比上年末上升0.8个百分点。另外,建设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银行信用卡类贷款不良率也有所上升,上述7家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1.83%、1.66%、2.52%、2.16%、2.38%、2.16%,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37个百分点、0.09个百分点、0.31个百分点、0.22个百分点、0.69个百分点、0.64 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
谈及后续信用卡整体不良率走势,苏筱芮预测称,2020年部分银行信用卡逾期受疫情大环境、共债风险上升影响出现不良率增长等现象,预计2021年信用卡风险形势将有所好转。从宏观环境来看,经济复苏使金融业面临的行业状况有所改善。
关于未来如何在做好风险防控的前提下走精细化营销路线的问题。王蓬博指出,银行将来可以按照更精确的利率把人群进行分类,然后同时和地面场景去结合,要建设出相应的专业团队,发现C端的痛点在哪。这样才能通过数字化营销、人均分类等“打标签”的方式去调整利率,然后进行产品设计。
“从文化环境来看,树立理性消费、勿超前消费的理念正在成为社会新风尚;从业务环境来看,金融机构的信用卡业务已从规模增长逐步转向结构调整阶段。未来消费金融竞争是场景之争、生态之争,信用卡是否能担当消费金融市场的主角关键在于银行能否能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将自身各业务条线整合完善,打造开放生态圈的同时做好精细化运营。此外,信用卡利率的放开也对银行的用户分层、风险定价等提出更高要求,既是对银行市场化运作的重要考验,也能够为稳步拓宽信用卡客群创造机遇。”苏筱芮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