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高评级将终结信用债券买家逐渐逼近的时代

原标题:虚假高评级将终结信用债券买家时代。来源:上海证券报

政策频繁出台,市场不断优化,信用债券评级市场迎来重塑时刻。

长期以来,AAA高评级和缺乏歧视影响了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债券市场改革步伐加快。在取消强制评级、提高评级差异化等政策的引导下,人为的高评级市场有望“降温”。市场参与者认为,弱化外部评级、引导投资者为评级买单等政策强化了买家在评级市场的主导力量,买家时代即将来临。

虚假的高收视率隐藏着担忧

“从去年开始,咏梅、华夏幸福等很多知名公司的AAA级债券都经历了信用风险,暴露出高评级债券的隐忧。事实上,高评级并没有带来相应的优质资产,反而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焦虑。”一名债券投资者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AAA债务评级和主体评级已经占到债券市场的50%以上。

“AAA的债务评级曾经是优质债券的代名词,但随着其比重逐年增加,歧视性大大减弱,这个指标正在失去应有的意义。虽然都是AAA品种,但是市场上的价差明显不同。”一位银行资产经理告诉记者,面对参考价值正在减弱的外部评级,内部评级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从市场的隐性评级也可以看出,外部评级有假高成分。国信证券观察到,大部分发行人的外部评级低于中国债券市场的隐性评级,外部评级为AAA的中国债券市场的隐性评级最为分散,只有38%的债券分布在AA级别。

评级泡沫有待消除

此前,评级市场表现出逆向选择特征——。发行人只有获得较高的评级才能以较低的成本发行债券,导致整个市场的评级水平向上转移。

但是,信用评级是相对排名,而不是绝对值。“大家都偏向AA以上的高评级,却忽略了——评级行业的本质是排序,相对排名更重要。当超过一半的评级属于AA甚至AAA时,整个体系显然已经失效。”评级行业资深人士表示。

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工商企业评级部主任张仁元表示,评级提供的是相对信用质量的排名,而不是绝对水平。“可能有一些发行人的评级结果不是AAA,但从相对排名表现来看,他们的信用状况还是不错的。如果看二级市场的价差,已经可以反映出债券信用质量的差异。”

今年,标准普尔信用评级应用其评级方法,根据公开信息对约1700家国内企业进行了案头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公司的潜在信用质量分布涵盖从AAA到B-及以下的多个序列,中位数为BBB序列。“在未来两年左右,在经济和外部环境不发生极端变化的情况下,BBB发行者可以拥有相对稳定的信贷表现。”张仁远分析道。

监督打组合拳

3月28日,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通知》,直接提出降低高评级科目比例的要求。信用评级机构应构建以违约率为核心的评级质量验证机制,制定实施方案,逐步将高评级主体比例降至合理范围,形成区分度明确的评级标准体系。

"显然,该政策旨在挤出评级过高的水."一位评级行业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强制评级一直被认为是导致市场高评级泛滥的重要因素。从去年开始,强制评级被市场“抛弃”。此前,交易商协会取消了注册发行中的强制性评级要求,中国证监会也取消了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强制性评级要求,并将信用评级改为备案制

中国程心国际集团董事长闫妍表示,上述征求意见稿从提高评级质量和差异化、改善评级公司内部控制和评级独立性、加强信息披露、加大违规处罚力度等方面加强了对信用评级行业的要求,对提高评级质量、促进行业优质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评级行业将走向市场化驱动的新发展阶段,高标准、严监管。

买方付款是趋势

在外部评级高、内部评级成本高的背景下,买方支付评级被认为是未来的一个新方向。《征求意见稿》还鼓励发行人选择两家以上信用评级机构开展评级业务,继续引导扩大投资者薪酬评级适用范围。

“在合理的评级结构中,AAA评级肯定是稀缺的。未来的改革方向是让债券评级更加市场化,评级测试更加依赖买方。随着监管引导的加强和话语权的提高,买方主导的定价时代正在逐步来临。”一位经纪投资银行家表示。

“如果可以逐步实施后续投资者支付评级,可能会降低部分信用债券的主体和债务评级,或者增加信用债券收益率的差异化。”郭进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蔡皋表示,外部评级要求的弱化和引导投资者为评级范围的扩大买单,增强了投资者在评级市场的主导力量。未来,中国可能会逐步形成“外部评级、内部评级和第三方评级”相结合的评级参考体系。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