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应用宝等应用侵犯用户权利 媒体:个人信息不是应用的
原标题:个人信息不是App的“唐唐肉”
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违规使用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App,App强行、频繁、过度请求权限收集超出范围的个人信息.近日,工信部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手机应用软件进行检测,督促有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改。截至目前,157款侵犯用户权益的应用尚未整改。据了解,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十次进行集中检查并通报相关信息。工信部组织的十批测试中,腾讯App Store、小米App Store、豌豆荚、OPPO软件商店、华为App Market在最前沿发现问题,平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2019年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明确“在未取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收集个人信息或开放个人信息收集权”、“收集的个人信息类型或开放个人信息收集权与现有业务功能无关”、“因用户不同意收集不必要的个人信息而拒绝提供业务功能”等属于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2020年1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发布了《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为App个人信息收集界定了具体的、可操作的界限。除了已经实施的民法典,已经出台的草案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在起草的数据安全法,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完善,哪些行为违法,哪些可以收集,哪些不需要收集.可以说,个人信息收集的界限已经很清晰了。
个人信息保护是数字经济的底线。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隐私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全权等权益,还直接关系到用户的获取感、安全感、幸福感,甚至关系到社会利益乃至公共安全。严格控制各种平台和应用对用户数据的过度收集、披露和滥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安装天气应用程序才能访问通讯录,需要下载健身应用程序才能访问手机相册.如果你不同意,你将被拒绝安装和使用它,用户仍然会被占主导地位的应用程序勒索。从新闻公告可以看出,许多应用无视监管部门的整改要求,不遵守命令,无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大趋势,仍然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滥用平台权力,反映了一些营利性应用的傲慢和相关平台主要责任的未能落实。
个人信息是一种资源,必要的个人信息收集是相关企业开展基础服务的基础。但是,过度、超范围甚至强制要求提供个人信息,不仅违反了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原则,而且侵犯了个人权益,给个人隐私的披露带来了风险。毕竟,企业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从中获利。但是,个人信息不应该是大家都想吃的“唐僧肉”,不应该允许相关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利用个人信息进行“变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再次点名企业整改不到位的情况,表明监管部门态度明确,成为治理常态化的一部分。忽略整改要求和个人信息保护总体趋势的应用,如
随着人们对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意识的增强,消费者越来越不愿意用隐私来换取便利。当前,在平台经济反垄断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是反垄断的重要内容。这也提醒和要求相关平台和企业顺应大势,改变经营模式,用优质服务获取用户和赢得利润,实现企业良性发展,光明正大走正道,而不是继续走非法收集、获取和使用个人信息“变现”的歪门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