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规模是去年的4.3倍 为什么“固定收益”基金突然火了
最初的规模是去年的4.3倍。为什么“固定收益”基金突然火了
“固定收益”产品成为今年基金市场的又一次爆发。
风能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今年已经发行的“固定收益”产品已经超过160种,发行规模已经接近3000亿大关。去年全年发行此类产品70种,共募集规模690亿元。也就是说,今年“固定收益”产品的新规模至少是去年的4.3倍。
就在上个月底,某首公募发行的一款“固定收益”产品吸引了近200亿元的疯狂追捧,再次印证了“固定收益”的魅力和人气。
随着“固定收益”产品的普及,一些头基金也加大了在这一领域的布局。本周,包括郭芙、银华、平安、广发在内的多家总部机构将发行10余种部分债务混合产品和二级债务基础。
“固收+”站上风口
当股票型基金频繁“爆炸”成为常态时,部分债务组合、二级债务基础的“固定收益”基金也站在了风口浪尖,成为今年基金行业的另一种“爆炸”。
根据最新公告,11月27日成立的“固定收益”基金初始规模达到198.51亿元,在今年单一新产品发行规模中排名第七。前六名是偏股混合型基金或普通混合型基金。公告称,该基金仅3天就吸引了近200亿资金,募集的有效认购人总数达到17.55万人,平均每户认购11.31万元。
CBN还注意到,最近很多“固定收益”基金宣布提前终止募集,比如某“固定收益”产品两次调整了募集期限。
一方面市场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机构对这个领域的认可也成为业界的共识,基金公司更是热情高涨。
今年以来,“固定收益”的数量和规模都经历了爆炸式增长。截至目前,今年已建立部分债务混合型基金和二级债务基地165个,规模近3000亿元。2019年仅发行“固定收益”产品70种,规模690亿。
“‘固定收益’有点混合基金的味道,可能是未来的一个新领域。我们从公司层面到部门层面都非常重视。”一家基金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
CBN表示,不仅是公募基金,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都将“固定收益”作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例如,工行理财副行长刘劲松曾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投资仍以固定收益资产为主,但正在加速向“固定收益”扩张。此外,交通银行理财和兴业理财也表示,“固定收益”将成为未来理财子公司的主要方向。
据东方财富选择统计,本周将有“固定收益”基金发行,如安信6个月稳健回归、广发于恒、博世恒旭、益方达悦通、郭芙天星回归、银华赵丽一年期持有、博世恒康安全稳健增长、光大保诚一年期持有等。
有望替代银行理财
其实“固定收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以往银行融资采用摊余成本法时,银行融资采用不规范、期限错配、资金池等方式,以达到提高收益、保本保收益的目的。
但《资管新规》推出后,被要求打破刚性赎回。过去“非标准资金池操作摊销成本法”的模式不可持续,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下降。
一位固定收益人士表示,当银行理财产品无法保护资本和收益,纯债务产品收益率持续下降时,过去的银行理财投资者希望找到一种可以替代银行理财的产品。这类投资者对收益率有一定的要求,但也是“规避风险”的。在这种情况下,具有稳定增长和小回撤的“固定收益”产品的特征受到这类投资者的青睐
CBN获悉,《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总量大幅下降。高收益股票产品逐渐到期,稳定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规模不断缩小,申购额度有限。
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自2015年以来有所下降,2016年下半年持续上升。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收益率进一步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的一年期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约为4.00%。
“我认为这是一种‘挤压’。新的资产管理规定使旧产品的配额越来越低。过渡期虽然延长了一年,但时间还是很严格的。老产品挤出来的资金需要投入到更稳定的产品上。此前,该行的模式是渠道销售经理出售财富管理。但随着旧理财产品的供应量减少,渠道销售经理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替代品,而这个替代品可能就是“固定收益”。所以今年“固定收益”的流行其实是联合推广的结果。另外,我们大力发展‘固定收益’,还是希望能为理财客户提供新的选择,这也是资产管理新规转型的大势所趋。”拟出任基金经理的邹表示。
“固定收益”兴起的另一个背景是,随着利率的不断下降,债券投资的票面收益和资本收益逐渐减少。为了提高产品投资回报,需要在保证产品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一定的风险资产和战略投资。
从国外经验来看,进入低利率时代后,资产管理机构往往会提高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以提高投资回报。
第一财经了解到,所谓“固定收益”基金,是指利用“固定收益”策略,在配置优质债券的基础上获取基本收益,在各种策略中寻找更多一定的机会来提高产品的整体收益。通过合理配置利率债券和优质信用债券。比如债券券每年可以贡献相对确定的收益的3%~5%左右。在此基础上叠加股票策略、可转债策略、股指期货策略、国债期货策略。
比如银华赵丽的股权战略已经升级为积极的股票管理战略,依托平台优秀的股权资产投资和研究能力,寻找向上繁荣的结构性机会,取代原有的指数跟踪战略,在的基础上努力增加收益。
“从我的角度来说,我希望让‘固定收益’等产品的风险收益特性比债券产品更好,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意义。说白了,即使债券表现不好,产品整体收益也不差。这是一个"",没有必要追求特别高的收入。"邹那威进一步告诉C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