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诉讼、负债100亿元的安信信托面临“扫雷大战”

原标题:诉讼缠身的安信信托面临“扫雷战”

近年来,市场上许多信托项目相继遭遇赎回风险,引发诉讼纠纷。其中,负债100亿元的安信信托,成为信托行业的“大诉讼人”。12月1日,记者注意到,临近年底,精信信托再次被金融机构“收债”,新增一桩诉讼。在安信信托的诸多诉讼中,因其向信托受益权购买者提供担保、出具流动性支持函等担保承诺而受到市场广泛关注。自安信信托赎回爆发风险以来,信托行业“正义赎回”的法律趋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再次将信托产品如何打破“正义赎回”的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然后是金融机构的“讨债”

临近年底,安信信托再次被金融机构“收债”。安信信托近日发布《诉讼公告》,称公司收到上海金融法院11月25日出具的《应诉通知书》,丹东银行起诉安信信托要约本息8.6亿元。

“诉讼”似乎成了安信信托近期公告的关键词。记者发现,自2020年以来,安信信托仍有33起新案件在审理中,涉案金额达30.54亿元。此外,据精信信托此前披露,截至2019年底,该公司作为被告参与了64起诉讼,涉及金额总计173.57亿元,精信信托目前已参与诉讼200多亿元。

虽然存在外部环境不佳、公司内部管理缺失等客观因素,但在巨额诉讼的背后,无疑反映了安信信托内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不足,也为违约的信托公司敲响了警钟。

功能分析师廖今天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安信信托公司存在严重的治理问题,包括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违反信托基本原则,涉及巨额资金,反映了大股东和管理层对信托法律法规的漠视,未能履行最基本的受托、为人所愿、为他人理财等信托职能。固有财产没有与信托财产有效隔离,信托财产没有独立管理和风险隔离。

信托业观察人士李奎林表示,在几年前金融市场宽松的时候,一些信托公司为了拓展业务,向出资人发出“底函”和“回购函”,是业内公开的秘密。金融机构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相,导致对金融市场的风险关注不够。自2017年去杠杆化以来,信托市场出现了大量风险案例,如安信信托。

搅动有保障的“公平交易”市场

从原告的角度来看,起诉安信信托的企业涉及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多家金融机构,相关诉讼案件主要是由安信信托对信托受益权购买者的担保承诺引起的,如长期转让或发行流动性支持函等。

截至今年6月30日,精华信托因提供担保承诺等原因提起诉讼40起,涉及诉讼金额178.05亿元。精信信托表示,上述所有事项或情况表明,可能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对精信信托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产生极大怀疑。

自安信信托赎回中爆发风险以来,信托担保“正义赎回”的法律趋势也发生了显著变化。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商业信托纠纷案件审理办法》第七部分第九十二条明确规定“保证或者刚刚赎回的条款无效”。

安信信托再次将信托公司融资不规范的潜在风险、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模式、如何突破信托产品的交易所推到了风口浪尖。在廖看来,信托产品预期收益模型的出发点是好的。在实际过程中,信托公司为了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实际上是将预期收益率执行为约定收益率,使得市场形成刚刚交换的预期。投资者需要更明确地披露产品运营和净值变化,而不是以不明确的方式承担产品损失。也就是说,信托公司要加强项目管理,提高产品信息披露水平,这才是未来真正断交的现实途径。

化解风险是本质

曾经的信任“黑马”早已褪去了往日的光环。今年4月初,安信信托收到1400万元罚款,成为信托业最大的罚款。两个月后,上海银监局公布了这一千万级罚款的“细则”。公告称,安信信托的行政处罚共涉及31个项目名称。

关于投资者关注的赎回问题,根据本质信托披露的数据,2020年1-9月,公司信托业务赎回本金利润275.82亿元,其中第三季度88.85亿元,其中主动管理71.56亿元,渠道业务17.29亿元。

目前,精信信托在资产募集和客户沟通方面取得了进展。经过资产转让、资产重组、交易对手再融资、司法保全、诉讼等。被用来清理到期项目和变现基础资产,本质信托的一些信托项目也成功地提取了资金并向客户支付了利息。

对于外界高度关注的精信重组,精信还提到,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正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积极推进重大事项风险化解工作,重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鉴于最新诉讼进展、后续支付解决方案、战争投资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试图联系安信信托进行采访,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安信信托案极端,各种问题集中。监管部门已经检查并填补了空白,并加强了对信托公司相关问题的控制。”廖直言不讳地表示,预计未来不会出现像精信这样的事件。对于本质信托来说,要恢复信任,需要告知投资者完善的项目风险信息,披露更加公开、公平、透明的项目信息,采取更加快速有效的后续退出方式,这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栏目推荐